無癥狀、輕癥可居家,不再開展落地檢,非特殊場所不查健康碼……疫情防控“新十條”來了。
01
核酸檢測、抗原政策有重大調整
今日(1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布的措施一共十條。
下午三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十條措施可以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聚焦優化,主要是基于病毒特點和疫情形勢,結合近期各地疫情應對實踐經驗,對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條部分措施的進一步優化。另一類是強調精準,針對當前防控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對第九版、二十條執行不到位、不準確等問題予以糾正,強調更加科學精準。各地要一攬子、一體化統籌推進實施,優化調整的措施按照新要求執行,未調整的措施按照原方案執行,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地、落到位。
《通知》重點如下:
1、縮小核酸檢測范圍、頻次,開展抗原檢測
《通知》提出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范圍、減少頻次。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
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的《通知》解讀中提到,醫療機構內就診人群復雜、人流量大、空間密閉,一旦傳染源引入,易造成疫情傳播和院內感染發生,影響醫療機構正常運轉和群眾正常就醫。因此,進入醫療機構就診時需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但醫療機構不得以沒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推諉、拒診急危重癥患者。重要機關、大型企業及一些特定場所可由屬地自行確定防控措施,保證社會正常運轉,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出現疫情后,各地應根據疫情形勢和流調研判情況,評估不同區域疫情風險大小,分級分類確定核酸檢測的范圍和頻次,提升核酸篩查質量和效率。
2、除特殊場所外,不查健康碼
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其他人員愿檢盡檢。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
3、不再開展落地檢
重要機關、大型企業及一些特定場所可由屬地自行確定防控措施。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4、不得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
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按樓棟、單元、樓層、住戶劃定高風險區,不得隨意擴大到小區、社區和街道(鄉鎮)等區域。不得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
5、無癥狀、輕癥可居家隔離
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也可自愿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居家隔離期間加強健康監測,隔離第6、7天連續2次核酸檢測Ct值≥35解除隔離,病情加重的及時轉定點醫院治療。
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采取5天居家隔離,也可自愿選擇集中隔離,第5天核酸檢測陰性后解除隔離。
落實高風險區“快封快解”。連續5天沒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6、不得限制購藥
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各地藥店要正常運營,不得隨意關停。不得限制群眾線上線下購買退熱、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處方藥物。
7、非高風險區不得停工停產停業
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和基本醫療服務。非高風險區不得限制人員流動,不得停工、停產、停業。將醫務人員、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電氣暖等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社會正常運轉人員納入“白名單”管理,相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疫苗接種和健康監測,保障正常醫療服務和基本生活物資、水電氣暖等供給,盡力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及時解決群眾提出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滿足疫情處置期間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02
增加救治設備與物資,
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儲備抗原試劑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次的優化并不是完全放開不防,是主動的優化而不是被動的,是針對當前我國主要流行的病毒變異株特點、疫情流行特征,通過對疫情形勢動態的研判,對現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評價,特別是對二十條實施以后,地方的有益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總結等因素,綜合考慮所作出的。
堅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動優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國疫情防控的一條重要經驗。目前,變異株致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已超過90%,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明顯提升,我國疫情防控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
這次的優化,正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體實踐,是防控政策持續優化的舉措,通過加強全人群特別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種,加強藥物和醫療資源的準備等,進一步提升防控能力,為今后繼續優化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最終戰勝疫情提供條件和保障。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指出,相關的藥物在新冠治療過程當中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已經要求縣級以上醫療機構,要加強對這些對癥治療的藥物以及抗病毒藥物,包括中藥、西藥等藥物,包括抗原試劑,進行一定的準備。同時,通過分級分類的救治,有很多感染者會選擇居家治療的方式,所以我們要求基層的醫療機構,還有藥品零售網點等也要做相應的準備,這樣來保證藥物的可及性。我們也會通過多種方式,讓大家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藥物,以及如何使用抗原試劑,來保證用藥的安全。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談到,加強醫療救治資源的準備。完善分級診療救治體系,增加定點醫院重癥病床、ICU以及相關救治設備與物資。統籌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盡最大可能不影響正常醫療服務,保障其他醫療機構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強化基層能力建設,提升基層防控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發揮好“守門人”的作用。
03
多地防控措施優化調整
據觀察,近期,全國多地調整核酸檢測實施范圍。多地明確“不再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市內公共交通、大型商超等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同時,部分地區上線抗原小程序。
北京
12月6日起,進入商超、商務樓宇及各類公共場所,可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掃碼進入即可。進入社區(村),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常住居民可不掃碼。
此外,北京的“京抗原”小程序已上線,并附有抗原自測教程。14歲以上人群可自行采樣,2-14歲未成年兒童可由其他成人代為采樣。采樣前,需要提前洗手、了解檢測流程,并檢查相關檢測試劑是否在保質期內。完成自測抗原后,市民可在“京抗原”小程序上自行上傳抗原檢測結果。
上海
12月6日起,保留全市常態化核酸檢測采樣點,繼續提供免費檢測服務,對7天內無核酸檢測記錄的不再賦黃碼。
廣州
12月2日起,市、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普通門、急診就診人員憑健康碼綠碼通行;新入院住院患者及其陪護人員憑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辦理入院;發熱門診患者須核酸檢測。
廣州發布提示,核酸檢測頻次不與健康碼顏色關聯,市民按出行、就醫需求檢測即可。
杭州
12月5日起,不再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實行“愿檢盡檢”,各地繼續提供便民檢測服務。
除養老院、福利院、中小學、幼兒園等特殊場所外,乘坐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掃“場所碼”。
通過藥店購買“四類”藥品的人員,不再要求核酸檢測和賦碼促檢。
來源:賽柏藍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