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代表新規下發
近日,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簡稱“RDPAC”)正式發布《RDPAC行業行為準則》(2022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準則》),該準則將在2023年4月1日正式生效。
RDPAC是由45家具備研究開發能力的跨國制藥企業組成的非營利組織,成立于1999年,隸屬于“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而RDPAC《行業行為準則》是按照多數同意的原則,由會員公司投票批準,它反映了絕大多數在華國際制藥公司心目中的行為準則。
因為它對所有的會員公司具有強制的約束力,所以它也構成跨國公司之間最基本的、最低的行業標準。
本次《準則》的修訂,對醫療行業內的“合規化”走向有著巨大的影響。
修訂版《準則》加強了對企業、藥代的管控要求。如請醫生參加學術活動時,需強化對參會者的管控,增加對獨家贊助的合規管控,同時提高對醫療衛生組織的盡職調查,添加與患者組織的互動內容。
相較舊版,新版加強了對藥企和藥代的管控力度,其中多條關于費用方面的規定,或將造成醫藥行業工作模式轉變。
代表請醫生吃飯
每餐不能超過300元
新版《準則》中要求,藥企招待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應按每人每餐300元標準付費。在極少數的特殊情況下,超出上述用餐標準,須得到公司總經理或其特別授權的代理人的批準和認可。
同時,《規則》還明確,藥企不能以任何形式承擔或支付參加醫學項目的醫療專業人士的津貼,或對耽誤正常工作時間進行的補償。
除此之外,修訂版同樣針對“推廣輔助用品”作出具體金額要求稱,在會員公司自辦會議或第三方會議中,在滿足“最小價值”及“最少數量”的前提下可以提供僅帶有會員公司標識的筆和記事本。
而這條規定的“最小價值”,解釋為每件物品的價值不得超過人民幣100元。
憑借著《準則》在醫藥領域中巨大的影響力,其他藥企,甚至整個醫療行業跟進也只是時間問題,對于扎根于企業的醫藥代表們來說,必然會迎來一場新的大變革。
巨變之下,醫藥代表何去何從?
近年來,隨著國家帶量采購的推進,醫藥行業稅務核查的開展,以及在兩票制、醫?刭M的政策大環節下,加上嚴查藥品回扣、嚴打醫療腐敗,對于許多醫藥代表們來講,無異于洗牌。
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工信部、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其中明確要求,醫療機構不得允許未經備案的人員對本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或者藥事人員開展學術推廣等相關活動,并且要在2022年底前完成所有備案。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大批醫療機構相繼發布醫藥代表管理新規,全程錄音錄像,制定醫藥代表“黑名單”和醫用耗材跟蹤監控預警機制等……
在行業不斷改革、整頓的過程中,醫藥代表們又將何去何從?
顯然,依靠曾經的“灰色手段”來獲取利益已經無法實現。在醫藥改革相關政策的持續推進下,代表將會更加專注于自身職責。
此前國家發布的《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中,就明確提到不允許醫藥代表承擔銷售任務,其實這也是給醫藥代表們指明了未來職業發展方向:
要么成為專業的學術型醫藥代表,要么就另尋出路。
想要變成專業的代表,必須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把自己定位為“技術”人員,推廣更多的產品學術信息,傳遞某個疾病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研究信息,幫助醫生更新醫療觀念。長此以往,這個職業才能重新收獲尊重。
另外,趁早轉為院外銷售也是一種方法。與其坐著接受裁撤的命運,不如主動出擊,開辟新的道路。
來源:賽柏藍器械